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僅發(fā)生于雞的急性、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。各個雞齡均易感,幼雞以喘氣、甩頭、咳嗽為突出癥狀,產蛋期的雞出現蛋產量急劇下降,雞蛋大小不一、表面粗糙,紅皮蛋顏色發(fā)白,軟殼蛋增多。發(fā)生該病的因素很多,主要以種雞場管理不善、消毒不嚴,導致雛雞帶病。疫苗運輸或保存不當,加上免疫程序、免疫時間不當,常導致免疫失敗,造成雞群零星或整群發(fā)病,給養(yǎng)雞業(yè)帶來的損失很大。
1 臨床癥狀
雛雞進舍7 d后出現零星發(fā)病,在夜間關燈的時候,明顯聽見咳嗽、或打噴嚏的聲音,3d后全群發(fā)病,在白天常表現伸頸、噴嚏、張口呼吸、咳嗽、甩頭,在夜間寂靜時更聽得清楚,食欲減退、飲水增加,個別嚴重的甚至出現犬坐姿勢、鼻竇腫大,流粘液性鼻液、眼淚多。病情發(fā)展下去,病雞全身衰弱,羽毛松亂、昏睡、停止采食,臥地不起、或跛行,拉綠色稀便、雙翅下垂,一周左右死亡。一般病程為8~15 d,嚴重時病程長達21~35 d,死亡率約為15%一30%。雛雞雞死亡率高,大雞死亡率小。幼雛感染后,可能影響輸卵管或整個生殖系統(tǒng)發(fā)育不良,造成生殖器官永久性的功能障礙,成年后不產蛋或產蛋率不高。蛋型不規(guī)則,病雞康復后產蛋量很難恢復到原有水平,育成雞感染該病康復后產蛋高峰期產蛋率為75%左右。
2流行病學調查
酒泉市出現該病是80年代中期,易感動物只有雞,不會因品種不同而有差異,只要沒有免疫力,任何日齡的雞均可感染,但主要發(fā)生在8—35日齡的雛雞雞群,癥狀非常明顯,死亡率可達lo%~30%。傳播方式主要是種源傳播和接觸性傳染、其特點是傳播速度極快,在集中養(yǎng)殖的雞群中3 d內很快波及全群。
3病理變化
肉眼可見結膜炎,鼻腔、鼻竇、咽喉、氣管內粘液增量,肝臟腫大,心臟包膜出現積液,呈土黃色,腎小管由于尿酸鹽沉積而擴張,腹膜、心包膜乃至整個臟器上,也會有尿酸鹽沉積。法氏囊有炎癥和出血癥狀。產蛋雞剖檢時可見輸卵管萎縮。病雞精神不振,食欲下降或停止、咳嗽,流淚、腹瀉、甩頭消瘦、飲水量增加,臉色蒼白,7 d后因心,肝。肺等臟器功能逐漸衰竭而死亡。
4預防措施
本病預防應重點考慮雛雞種源,購進雞苗時應做必要的社會調查,選擇從無發(fā)病史的種雞場迸雞,從源頭上防止病原入侵,提倡整進整出和空置場舍輪流作業(yè)的飼養(yǎng)制度。有條件的雞場應對空雞舍進行太陽暴曬,然后徹底消毒,噴霧和熏蒸交叉消毒不少于3次,人員、運輸工具、用具、場地也要進行徹底消毒,雞舍門口架設紫外線消毒燈,大門口設計消毒池、經常保持要有消毒液,減少誘發(fā)因素,提高雞只的免疫力。本病對一般的消毒藥都很敏感,只有消毒程序和方法得當。雞舍間隔距離合理,加上科學的飼養(yǎng)管理就能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。雞舍要保持空氣流通、防止氨氣過多,接種疫苗時應提前在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,并選擇在夜間進行,盡量減小應激反應。飼料配比要合理、過量的抗生素會增加腎臟的負擔、對預防本病不利。因此、應針對性地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、合理用藥。
疫苗免疫接種是最主要的預防措施,因此、雛雞的免疫接種非常重要。用H120、H52株、交叉免疫是現在使用最廣泛的兩個疫苗,從7日齡到150日齡至少接 種3次。7到55日齡用H120,以后用H52疫苗。免疫方法有滴鼻、噴霧、飲水等,以飲水方法最簡便,給疫苗前應注意清理供水設備、飲水器具禁止使用金屬類的,盡量使用塑料器具,為了節(jié)省時間、經費,建議使用二聯苗實施免疫。
4.1合理使用疫苗,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
科學、合理、按時使用有效疫苗,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,防止密度過大,保持相對干燥,同時應注意保暖,減少應激因素,尤其是氣溫的變化,供給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優(yōu)質飼料,杜絕人為傳播因素,作好一般性防疫和衛(wèi)生消毒工作。
4.2“土法”預防
雛雞進舍前除用常規(guī)化學消毒外,還可用生石灰或草木灰預防,具體做法是:在雛雞保溫床上先撒上一層生石灰、再鋪上一層麥草壓平,將雛雞放在上面,以后每周在麥草上面撒一次生石灰或草木灰(生石灰與草木灰交替使用)。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,又可以使雛雞床保持干燥,勞動強度不大,節(jié)省經費,可減小噴霧消毒造成的濕度過大。
4.3藥物預防
4.3.1西藥治療 以抗菌消炎類藥物為主、如:替米考星、環(huán)丙沙星,癥狀嚴重者用酒石酸泰樂菌素和烏洛托品粉劑,有很好的療效。
4.3.2中藥治療經多年臨床試驗、所采用的多種治療方法,均系對癥療法,防止繼發(fā)感染,降低死亡。采用中藥治療有比較好的效果。中獸醫(yī)理論認為、由于呼吸道感染病毒后熱毒內蘊,引起痰涎阻塞氣管,呼吸不暢導致咳嗽、氣喘,因此、以清肺化痰、宣肺理氣、止咳平喘為治療原則,可選用以下藥方治療。
方1:百部100 g、金銀花100 g、穿心蓮100 g、板藍根200 g、黃柏2cH0 g、蒲公英500 g、甘草100 g、車前子100 g、加水10 kg煎成5 kg藥汁,拌料供1 000只10周齡左右雞自由采食(3~7 d為一療程)。
方2:黨參300 g、白術200 g、黃連100 g、黃芩100 g、川貝母200 g、制半夏100 g、桔梗300 g、炒杏仁100 g、紫菀100 g、款冬花100 g、蘇葉100 g、茯苓200 g、細辛100 g、枇杷葉100 g、山豆根500 g、荊芥100 g、防風100 g、射干200 g、梔子200 g、苦杏仁100 g、瓜蔞200 g、甘草100 g、紅糖200 g,加水20 kg,文火煎30 min,浸出,同樣方法連續(xù)煎兩次將藥液混合一起、雞群停水2 h后給藥,用量為10周齡雞1 000只、連用3~5 d為一療程。